門墩石根據樣式的不同可分為兩種:
(1)一種是以徽派祠堂宅門石鼓為代表的樣式,又為螺蚌石鼓,通常為三段式。下部為基座,中部為承托件,上部為石鼓。整個個石墩的造型講究不對稱,并且抱鼓石有向外突兀的趨勢。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只田螺,而抱鼓石就像是身上的厚重外殼。
(2)另一種是著名的北京四合院宅門為代表的樣式,又為如意抱鼓石,也是三段式。下部雕須彌座,座上蓋有方形錦巾,中間為由兩個橫放的仿錐鼓與下部的方形錦巾組合成的如意形,上部為豎立著的圓鼓,一般鼓頂部還雕有臥獅。如意抱鼓石的整體造型講究對稱的美感,整體線條順暢、流利。
門墩的形狀主要有箱形與抱鼓形,比較個性化的還有獅子形、多角柱形以及水瓶形門墩等等。門墩主要是由底座、抱鼓石、獸吻或獅子等圖案這幾部分構成。因為實際情況的不同,門墩的造型也有所差異。底座作為整個門墩的基礎,通常會刻上蓮花,配以錦鋪來增加趣味。
門墩上的抱鼓是一個豎立著的鼓,在鼓面和鼓的側面通常雕刻有各種吉祥、有意義的圖案。一般刻有蝙蝠代表有福在眼前;刻有麥穗代表歲歲平安;刻上蝙蝠、馴鹿、野獸代表福祿壽。如果是方箱式的抱鼓石,通常在四面都刻有不同的紋樣,來表達心中的美好愿景。
石雕抱鼓石是建筑門墩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建筑裝飾的石雕構件。門墩石通常裝在大門的底軸,主要用來承托大門轉軸。將門枕向外延伸并做成鼓形,所以叫抱鼓石。抱鼓石作為石雕的一種,也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。石鼓上的紋樣內容豐富多彩。一般有如仙人道士、仙花芝草、奇珍異獸、幾何紋飾等,都是來源于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,承載了民眾對石雕寄予吉祥如意、祈福納瑞的美好愿望。
抱石鼓的由來是和一位將軍有關,相傳在古代將軍為了顯耀其赫赫戰功,就將戰鼓放置在自家門口。后來經過歷史的變遷就演變成了由抱鼓石來代替戰鼓的做法。所以抱鼓石有擊鼓、升堂、聽政之意,通常只有衙門或宦官的宅院門口才能放置?,F代很多別墅門口也會擺放抱鼓石用于裝飾,顯示出主人的地位與品位,別具一番風格。
石雕抱鼓石是傳統建筑大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和裝飾部件。門墩中的抱石鼓形式多樣,最常見的就是圓形樣式,因為抱石鼓的整體造型類似鼓狀,包括鼓架、鼓面、鼓打、鼓釘等都象征高貴、吉祥之意。作為美化建筑物的裝飾品,它寄托了大家美好的愿望與祝福。